专业的心理学,不仅仅只有精神分析

我们有句俗话叫“三句话不离本行”,意思是人说的话总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在今天的心理学界,也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三句话不离精神分析,好像学心理学的不说点精神分析,就不能说自己是学心理学的;不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分析一下,不说点精分的专业名词就显得自己不专业一样。好像只有在谈论潜意识了,只有在利用了释梦、自由联想、意象对话等技术分析了,才算是专业的心理学。如果一旦违反了一点精神分析流派的设置,就被批评为不专业。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科学的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学不仅仅只有精神分析。

心理学有个很长的过去,却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但就算是这个短暂的历史,也包含很多很多心理学流派。例如冯特的构造主义,詹姆士的机能主义,华生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马斯洛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尤其是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这是能和精神分析三足鼎立的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学的影响一点也不比精神分析小。

而且在心理咨询的实际应用中,精神分析是备受质疑的,因为谁也不知道精神分析的治疗效果会在什么时候呈现出来,这是国内外心理咨询专家公认的事实。甚至有位国内知名的精神分析师说,“如果精神分析师,过于去追求治疗效果的呈现,那是这个精神分析师个人的自恋。对于精神分析师的分析,求助者的意识越不接受,也许他的潜意识就越接受。”这样的说辞实在难以让急切的求助者信服。一个饱受心理疾病折磨的求助者,他可能把治疗师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因此留给治疗师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治疗师不可以拿着求助者的金钱和时间来慢慢分析而且一分析就是好几年。连弗洛伊德自己都承认,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疗中的金品。意思就是说被分析者必须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否则将难以支撑长年累月的分析。也许你可能说,精神分析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了,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已经很落伍了,今天已经产生很多很多新的理论,比如安娜的自我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拉康镜像,客体关系,荣格分析心理学等等等等,已经足以弥补弗氏经典的缺陷了。但是精神分析总还是分析吧?这个分析的过程不还是存在吗?在中国,广大的求助者并不是心理学的爱好者,他们并不关心心理学的理论,甚至并不关心自己心理问题的成因,他们来了只想问一句话:“老师,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当他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的时候,当他感觉自己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就没有下次了,这时候,治疗师连帮助他的机会都不会再有了。认知流派ABC理论的创始人埃利斯一开始就是学习经典精神分析的,就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他觉得精神分析过于缓慢,致力于提倡一种更积极的新的心理疗法,所以才摒弃精分,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在今天,精神分析的形象实际上也是被一群所谓的精神分析痴迷者给玷污了,痴迷者其实并不理解它的真谛。精神分析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反催眠性和带给人思想上的自由,并不是用精神分析的条条框框把自己束缚起来。精神分析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过去,然后背叛过去。体验精神分析或者学习精神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破除迷信或执迷。但是,如果体验精神分析或者学习精神分析之后又建立了新的迷信或执迷,这百分之百肯定是误用了精神分析。如果是这样,那真是误解了精神分析的精髓。就像佛法一样,是在引导众生释然,而不是更加执着。天天喊着佛法无边的人,实在是不懂何谓佛法。

有时候过于去迷恋精神分析,就是在逃避责任:“我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我改不了,这一定是潜意识的责任,我一定有潜意识的理由”;“我今天有很多不良的性格特点,很多能力没有养成,都是在我的早期原生家庭中,受到了父母的不恰当待遇”。我们把今天问题的成因归结为父母的责任,归结为原生家庭环境,潜台词就是:“我今天之所以有问题,这事不能怪我呀,所以我不努力去改变自己,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不是我的错。”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奴隶是不需要负责任的,因为奴隶没有自由。一个追求自由的成年人,你都不为自己的问题负责,谁又会为你负责呢?也许你的心理问题有家庭因素,但是要改变这种现状,从中走出来,这就是自己的责任。一方面我们想得到自由,另一方面却又在推脱责任,不愿努力,你不痛苦谁痛苦?

很多人学习精神分析是为了能够自我分析,是为了自我成长。好多心理学的爱好者,痴迷于精神分析,痴迷于家庭系统排列,痴迷于催眠,痴迷于意象对话。未知的潜意识领域固然能引起人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但是个人成长不仅仅只有去分析自己的潜意识,挖掘自己的潜意识这一条路。例如,当你发现自己有某种行为习惯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改掉这个习惯,就是在成长;当你有一个信念,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在同一类事情上翻跟头,发现它并改变它,就是在成长;你在与爱人的生活中,经常是以吵架的形式进行沟通,往往问题没有解决,感情也吵没了,当你发现这种暴力沟通的危害,改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或说话方式,你就已经成长了;你对某个事物有自己的固有认知,但是却经常让你面对这类事情有很多负面情绪的时候,改变这种观念,重新去认识它,这就是在成长。很多很多不良的习惯其实就在我们眼前摆着,我们不去改变,不去成长,偏偏只去探索毫无定数的潜意识,真的有些舍近求远的意思了。

很多人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咨询,都不学基本功,只学高难度。这是岳晓东老师清晰指出的,中国心理学界的一个病态和畸形。或者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上各种课,读各种碎片式文章,学各种理论技术。

无论做什么行业基础都应该打牢任何学心理学的学员不管你是风华正茂在大学课堂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半路出家的中年人,都应该把西方心理学史中国心理学史中国文化心理学这三本书,好好的看一下。这三本书不看都不算是学习心理学入门。只有把西方心理学史中国心理学史看完了,我们才能知道心理学到底分为哪些脉络,我们才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去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我们也才能知道心理学,博大精深,最后万法归宗。而不是只有你知道的那一点儿精神分析,或者只有你知道的那一点,家庭系统排列。那些东西在心理学的世界里只是九牛一毛。只有看完了中国文化心理学才能在中国做心理咨询站稳脚跟。心理学脱离了文化,根本就是个畸形胎。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在抨击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派作为心理学界第一大流派,也不可能因为我个人的几句微末言辞就被否定。而且我个人非常喜欢精神分析,读过很多精神分析的著作。每每读完精神分析的书籍,总有畅快至极或恍然大悟之感。我写这篇文章,是希望广大心理学的初学者,或者精神分析的初学者知道,当你偏执于精神分析的时候,就已一叶障目,失去了心理学更广阔的天空。

作者简介:

马承宁,一个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催眠师,意象对话分析师,职业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播音、朗诵爱好者,在某市广播电台做过职业播音员。专业心理学出身,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更有独创的咨询理念。

擅长婚姻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

(承宁原创,版权归聆听安宁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做他用。)

马老师联系方式:

电话:17323204006

微信:mchning

QQ:1107930498




蜀ICP备19002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