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回答
咨询师张楠的回答
这让我想到曾经看到作家刘同说过一个事情,他向父亲借钱,是5000元还是多少来着,当时打了一个欠条,上面写着日期,他把欠条一直带在身上。当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在想,人的成长确实需要割舍,父母不一定会收那些钱,但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却要主动的学会把自己当做成年人看,而不是还把自己当孩子,觉得父母需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负责。所以我觉得长大并非是想不想,主观性的,而是瓜熟蒂落,是一种自然规律,到了年纪就须要走出家门自己去打拼。
咨询师张楠的回答
针对问友说的第二个没有做好走出父母庇护的准备。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咬一咬牙,跺一跺脚,最后一次开口向父母要够一个月的生活费,头也不回的离开家(如果要够狠,那么就要路费就行)。我记得曾经听过一个老师说道,他的儿子在英国留学,毕业了回到中国,给他打电话说是钱不够了,想要一笔租房的钱,他没有给,但他知道儿子和他的公司的一些员工玩的挺好,于是打了电话给其中两个人告诉他们如果儿子找他们借钱,可以借,但不能超过2000元,只能借一次,并且有时间限制。第一个月儿子就这样捱过了,从那之后没在找员工借钱,也没在开口向父亲借钱,工作也稳定了下来。
咨询师张楠的回答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看完问友的描述,考研只是自己进入社会的一个缓冲期,也是一种回避问题的手段。如果从开始准备考研到现在持续了半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在复习的过程中,无论是看书还是做题都有一种沉甸甸、紧张或是不舒服的感受,那么说明考研并非是自己真正想的。这个时候就要看你自己的选择,如果还是想继续考研,那么就要扫清现在在考研这条路上的障碍,比如复习进度慢是因为哪些原因?在复习中总是被一些事情困扰,还是心理一直都很紧张放松不下来,前者需要把困扰的事情处理掉,后者那就要自行调整放松,自己难以调试最好的办法是寻求专业的帮助,来给你做减压。要么就是放弃考研,对于你说的第一个担忧是不存在的,因为即便是读到博士,也依然有可能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待遇,即便是最初有,也可能不会持久,因为在社会上真正站得住脚的是能力,而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去锻炼,既然想要有好待遇,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工作积累经验,没有什么是一上来就能达到巅峰,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