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厌食症患者的成功案例

小敏,女,21岁,大三学生。半年来总是控制不住地大量吃东西,尤其是各类零食,焦虑日益严重。

1986年出生,因亲生父母家中女孩多,1个月时,被其养父母领养。之后,一直与养父母生活,有一哥哥养父母所生。从小,养父母对其疼爱有加,比对其哥哥还要宠爱。其与养父母及哥哥很好。亲戚之中只有她一个女孩,都把她当成一个“宝”,而她从小懂事、听话、可爱,比周围的男孩都优秀,深受器重。从小内向、善良,要求完美,做事小心谨慎,有孝心,想将来好好孝敬父母。

大一起,出现对自己身体胖瘦的关注,希望能不胖不瘦,总怕自己胖。自大二下学期开始,出现贪食,无法自控。有一次吃得不好,感觉不爽,心里老想着没吃好,就去吃了其他东西,直到满意为止。后来,形成了习惯,只要吃的时候感觉到不满意(如菜不好吃、太少、太贵……),就一定要吃其他东西,大量进食,吃到满意、是在受不了了为止。虽然自己知道这样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了。有时会没有任何理由地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要去吃什么……”即使是刚吃过饭,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出来,就要去吃,不管怎样斗争,结果都是自己被打败。因此,来访者特别怕冒出这个念头,非常痛苦。目前的状态是,即使刚吃过饭,一出现念头,就不得不再去买东西吃。因为怕胖,进食后经常过度运动,想把吃的东西消耗掉。半年多来,不吃不行,吃了又后悔,内心十分痛苦,社会功能影响较大。

(一)主要原因

从小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其不良人格是致病的基础。来访者的不良人格主要表现为过分的完美主义:

1.对身材胖瘦的完美主义,小敏具有过分要求完美的人格基础,正是这些不良人格导致她对身体胖瘦等认识出现了偏差,进而产生出“怕胖”的恐惧心理。当出现“今天吃得不满意,再吃一点吧”的心理时,自己极为焦虑。“再吃点-不能吃,吃了会发胖-焦虑-无法忍受-贪食-焦虑缓解-怕胖,自责,不该贪食-内心冲突”,通过不断的负强化,进食障碍逐步巩固下来。

2.对注意力集中度(心理状态)的完美要求,当出现“要再吃点”的念头时,出现焦虑感,伴发注意力不集中等;她的完美人格表现为内心状态的绝对要求,即“不能注意力不集中,否则,就太糟糕了”,“内心不能有杂念,不能有焦虑感,必须轻松、安静”。这类绝对化的要求,往往会进一步加剧其内心冲突,强化焦虑情绪,直至对贪食念头失去抵抗力。

当然,其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从小,被当作掌上明珠,是个乖孩子,在赞美声中长大,因此,自我要求较高。后来,知道自己不是亲生,而养父母对自己又很好,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凡事做到完美,对养父母要“孝顺”,不能让养父母失望。

(二)诱因

小敏反映,初中起,每次放假回家,父母经常要自己多吃点,为了让父母开心,即使不想吃的,也勉强自己吃下去。实际上,自己对“多吃点”这种念头是很排斥的,但又不敢表现出来,长期压抑在内心深处。当离开父母,到大学,自己出现“多吃点”的念头时,就极为反感、恐惧,这种反感反而加剧了内心冲突,“我怎么能有这种念头?”想排斥、屏蔽,但挥之不去。冲突的结果是:来访者感到“再吃点吧,不吃的话,可能会永远冲突、焦虑下去”-“怕”字产生,“怕”什么?怕不妥协的话,后果更严重-最终妥协,妥协的结果,就是贪食症状的巩固。

综上所述,小敏贪食行为的主因(炸药包)是追求完美过头的人格,诱因(导火索)是对事物的不满以及对“再吃点”的排斥与恐惧。

(三)治疗过程:

本案例采用心理疏导疗法进行治疗。心理疏导疗法分为三个阶段:

1.疏通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小敏了解心理障碍及其形成原因,为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不知--认识”的过程,也是“知己知彼(疾病)”的过程。

2.实践锻炼阶段。要求小敏认识“怕”字,克服“怕”字。这是“认识-实践-效果”的过程。

3.巩固阶段。重塑人格,减少疾病的反复。这是“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自责

业务能力好的员工想要特权,如何管理?

乳房对一个人存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春节家庭聚会要懂求同存异的道理

我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对心理学很感兴趣,能学心理学吗?

中国父母对孩子最常见的两大错误认知

更多精彩内容:http://www.mchning.cn/news/xlwz




蜀ICP备19002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