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古希腊神话中纳西斯低下头从湖面上看到了自己的样子,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久久不愿意离开,而在湖边化成了一朵水仙花,以至于有了水仙花来寓意自恋。这是希腊神话,那想在的人如何知道是不是自恋?自恋的程度是什么样的呢?对照原文,你有自恋倾向吗?欢迎来这里留下你的观点
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文章中说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是一种对赞美成瘾的症状,为了获得赞美,自恋者会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有人甘冒生命危险而求得“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知名度,这就走向了自恋的反面——自毁、自虐。就好比现在很多的网红:有一些站在高层楼顶玩自杀游戏;吃播吃到撑破胃;自己快死了还要来个自拍;胃穿孔都快不行了紧急去医院前还要化个妆……这些人都是畸形价值观,其实也是一种自恋,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客观的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有一部分人也因为极端自恋而去模仿一些杀人犯,去做一些残忍的事已达到人尽皆知的目的。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人就是两个极端,一个如上面我所说的以达到人尽皆知的目的,还有一类就是为了避免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而选择逃避与任何可能破坏自己自恋世界的事物相处,逐渐封闭自己,最终抑郁,抑郁患者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顾影自怜。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多花一些时间去客观的了解自己,让自己清醒一下。
记得心理学有个经典的“红点”实验,就是讲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小孩的鼻子上点上一个红点,给他照镜子,他能够(对着镜子)擦去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还能够使用“我”来称呼自己。如果不能用“我”的话,你观察刚会说话小屁孩,他妈说:“小明,过来吃饭了”。他会说:“小明来了”。而不是说:“我来了”。证明他还是把小明他自己当作一个他客体存在,而不知道这时候主客体都是他,这两点是人开始有自我意识的标志。 其实自恋也就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关注自己,认识自己,曾在意象对话这本书里也看到过一句话,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自我意识是比较完善的,他关注自己,“自恋”适度,是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 在我看来,凡事都是一个“度”的原则,都绝非绝对性的,自恋有好有坏,取决于自恋程度的高低而已。
自恋,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爱恋自己,自己迷恋自己,那么自恋的人,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只考虑自己,不会太多的考虑别人的感受,那么当你跟自恋的人相处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受。但是自恋的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总是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表现的很自私,但又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这就是两个矛盾体。自恋的人在跟人相处的时候表现的比较自私,跟他相处的人就不会赞美他,那么自恋的人就获得不了赞美,会很痛苦,痛苦了之后会表现的更加自私,他的潜台词是“你们既然不爱我,不赞美我,我更要好好的爱自己”,那么他就更加不会得到别人的赞美,这就陷入到了恶性循环当中,周而复始。 人生活在社会里,在人际关系当中,要么是恶性循环,要么是两性循环,他一定是一个循环,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在哪一个循环里呢?如果是在良性循环里,恭喜你,你很健康。如果是在恶性循环里,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打破这一循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