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内向和外向一直以来被很多人认为在一个人身上是对立存在的,你要么内向,要么外向,同时也会存在着外向就是健康的、好的,内向就是问题,不好的,你也是这样想的,那么读完这篇文章,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和观点呢,欢迎来这里点亮你的思想
就像作者所说的,不能把人单纯的分为内向或者是外向,这样的概括太简单也不足以显示人的性格的丰富性。 经常也有人问我内向型的好一些,还是外向性格好一些,也有一些妈妈想让自己外向的孩子能够安静一些,想让自己内向的孩子外向一些,其实只要是这个人本身他的内心是和谐的,没有冲突的,这个人就会活的很开心。 尤其是文中所说健康的内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谐的状态,这样的人有着与他的性格相适应的能力和理想。当我们的内心世界和表现出的样子相符合,而不是口是心非,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光明磊落,那我们人也本身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和矛盾。
个人认为,内向外向都不是绝对性的,一个人不会是完全的内向,也会是完全的内向,在他的性格之中,可能某一个特征会占优势,主要表现出来的就是这一个特征,当时他也有另一个特征的成分在的,一个人给别人感觉性格很内向,但并不意味着他的性格就是绝对内向的,他肯定也含有外向的部分,比如文章中举例说到的伟大领导邓小平同志,他的很多行为表现都是内向的特征,可是他也存在外向的表现,所以说,一个人不可能是全部的内向或外向,两者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占比的差异罢了,哪一个的成分占比更高就主要表现出来的是哪一个特征。内外向的性格也没有本质上的好与坏的差别,每一个性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凡事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一个性格有好,当然也会存在弊端,而且一种性格在某个场景是有利的,可是同样的性格放在其他场景就并不一定是有利的,反而可能是有害的,所以说,性格无绝对好坏,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学会以长补短,改善自己的不足,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我听过很多类似的话“我平时很内向,不爱说话,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跟我那几个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很爱说话,觉得自己很外向,我是不是分裂人格?”,“他平时挺内向的一个人啊,闷不吭声的,但这件事他怎么这么放得开呢?”……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把“ 内向”和“外向”认为成是一对矛盾体,不能同时存在,我们先来说有这种想法的人,这其实是一种宿命论的思想,潜台词是“你不是内向的人吗?怎么可以变的外向”“你不是外向的人吗?怎么可能变得安静”这是以一种固定的眼光在看待一个人,但是人是一个很复杂很综合的物种,我们随时会因为旁边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总是以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只会让你的眼光和思维越来越局限,而且越到后面你会发现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越多。对自己的成长会有很大的阻力。 我们再来看“内向”和“外向”这两种性格特点,我不认为有什么“好”或者“不好”的说话,我认为只有合不合适,在这个场合,适合我内向,那么我内向就是好的,在哪个场合适合我外向,那么我外向就是好的,我们要知道,人是一个综合体,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考虑现实环境,这个环境是允许我外向还是内向,我们要这么考虑问题。绝对的内向和绝对的外向我认为都是不好的,绝对的内向容易形成自闭症、抑郁症,绝对的外向容易形成躁狂症。 那么怎么样才能在“内向”和“外向”之中取得平衡呢?我认为文章中有一个标准答案:一个健康的人格也许应该是,在说话方面显得有些“内向”,而在行动方面却是“外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