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剖析孝文化之孝文化的演变(一)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讲亲子关系,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帮助年轻人更好的应对来自于父母的压力。我们说,很多时候你的生活压力并不是来自于生活本身,而是来源于你的父母,有些父母存在着不合理的需求,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逼出了心理疾病,这在我们职业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并不少见。那么,父母使用的最伟大的武器就是我们中国历来存在的孝文化。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孝道这种价值观,让有一些年轻人苦不堪言,所以我们就需要深入的去剖析一下孝文化。

你一定听说过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咱们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把孝文化作为治国之本。比如说汉代、清代、明代、宋代都非常非常的注重孝这种文化,它既是一种治国的文化,也是治家的一种文化。但是到今天,孝文化成了某些不健康的家长压榨子女的一种理论基础,那么,你就需要去认识它,接近它,了解它,有谁怀疑过孝文化?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中国好多好多的东西是不合理的?比如说我们过度吹嘘父爱的无私、母爱的伟大,是不是不合理?你觉得这个东西合理吗?你觉得把母爱和父爱神化,这事情合理吗?很多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不见得是合理的。

所以现在我们社会上存在着非常错误的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只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就是好的”,然后他美其名曰“如果这东西不好,它怎么会传下来呢?”其实这就是一个谬论,不好的东西也能传下来,谁说不好的东西就传不下来?好多好多糟粕不都传下来了吗?不好的东西怎么就传不下来呢?这是第一种错误观念,就是只要是传统的东西,他就认为是好的,他就认为是经典,这是个极大的错误观点。还有一种就是“只要是传统的东西,就认为是老土,就一味的排斥,西方的东西传到中国来就是好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崇洋媚外,这两种极端的思想都不是正确的对待文化的态度。所以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当你对生活中有些东西产生了困惑,你要去接近它,你要去认识它,你要去接触它,你要去弄清楚它,而不是说,这个东西来到了我的面前,我不加思考,我就一门心思完全接受。我觉得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给大家讲孝文化的由来,因为孝文化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父母那一代人去压榨子女所使用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所以这个武器你需要非常清晰的认识它,搞明白,你知道哪些东西是合理的,哪些东西是不合理的,当你搞明白它的时候,你就能分得清楚是非,你就不会认为只要谈孝顺就一定是正确的,谁告诉你只要谈孝顺就一定是正确的?如果你搞明白孝文化了,你可能会减少很多内耗,你就不会以父母说的话为圣旨,你就不会认为父亲母亲就一定是为子女好的,你就不会认为父爱和母爱都是无私的。因为你已经看清楚这个事情的本质了,所以我们需要把孝文化搞清楚,弄明白。

传统文化加心理学两种观点混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很容易得出结论了。所以这节课开始,我将给大家剖析一下孝文化。孝是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如果你要想了解孝文化,那么你就首先应该从它的含义入手。到底什么叫做孝?这一点你就必须要搞清楚,你得搞明白这个东西的由来。

那么,我们从文字的角度上先给大家讲讲。这个字大家都认识,文字是意识的语言,或者说文字是意识的表达,有了这种意识,才会出现这个文字。那么“孝”这个字,它其实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老”,还有一个老的头,一部分是一个“子”,这两部分。首先大家先来看一下甲骨文怎么写的,第一行是老的写法,第二行是子的写法,第三行是孝的写法。我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老”,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三种不同的写法,前两种是甲骨文,后一种已经是篆书。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中国字体上,有大篆、小篆,从甲骨文的角度上来讲,这个“老”是什么意思呢?它其实画的是一个人,只不过这个人拄了一根拐杖。大家可以看到,手里边拄着一根棍,也就意味着一个人他需要用一个拐杖才能站住,这种状态我们把它称之为“老”。那么咱们再来看“子”,有两种写法,一般以第一个写法为主要写法,这个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它其实代表的是一个新生儿,新生儿的头都很大,下面是他的两只手,它其实表达的是一个孩子,经常手舞足蹈的活泼的样子,这个“子”其实就是指的幼儿这种存在。那么,就是和的一种组合,它把老人手里的那个拐棍换成了一个孩子,是这样一种状态。这是有“老”“子”,还有“孝”的演变。

那么从这个图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孝文化是老和子贴在一起的这么一个意象,孝是一个会意字,它不是一个描述字。大家注意,在我们中国的文字进化过程中,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描述用的,就像“老”这个字和“子”这个字,这两个字其实就是把现实生活中老人的样子和小孩的样子给画下来了,这样的文字实际上是用作描述的。还有一种文字是组合型的,就像“孝”,孝这种状态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你没有办法说生活中哪种现象叫做“孝”,所以它本身是没有办法描述的,它是人思维的一种表达。人通过一种抽象的思考,把生活中有形的场景建立了一个组合,就变成了一种会意字。“孝”这个字就来自于会意字,它就是把老人手里的那根拐棍换成了一个孩子,孩子变成了老人手里的那根拐棍,子来搀扶这个老人,这是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明显已经受到了后来文化的一种影响。它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老在上,子在下,这表达的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它其实表达的是一种供奉,是一种拜,就是你跪下来,跪拜,朝拜,是这样一种状态。这两种解释哪一种更早呢?第二种更早,因为大家要清楚,你要研究中国文化,你必须要去研究中国的文字,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文字发展是有历史的,中国的文字发展是有过程的,先是甲骨文,然后是金文或者是铭文,也就是在青铜鼎上刻上去的那些文字,再发展就是文字时代了,到了西周时期,出现了大篆,也就是篆书,我们称之为大篆,它还是很复杂,它其实还是一种画,基本上就等于是画下来的。再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六国之后,我们都知道他统一文字,李斯在全国统一文字,他用小篆作为统一的书写方式,所以这是中国文字的一个发展脉络,一个发展历史。所以你去看文字的发展历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的文字意义出现的早,有的意义出现的晚。我们要去理解什么叫孝,那你就得从文字的发展历史上去好好理解它,你才能知道它哪个意义出现的更早,哪个意义出现的更晚。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你埋怨父母控制你,是因为你给父母控制你的机会

 

中国家长为何费力不讨好?

 

大学生想从事心理咨询,具体应该怎么做?

 

你替我做了这么多,我为什么反而会恨你?

 

更多精彩内容:http://www.mchning.cn/news/xlwz




蜀ICP备19002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