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讲课时,常常听到学员用“阿Q”两个字来形容某些人的行为。其实,很多说别人很“阿Q”的人,并不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对这两个字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会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人生观。
我相信在咱们国家,没有人不知道“阿Q精神”。“阿Q”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的主角,这篇小说是最多人看过的文章之一。“阿Q”事实上已经成了众多人的口头禅,用来形容某些人和他们的行为。让我们先在这里停一停,请你问问自己:“阿Q”或“阿Q精神”对你来说是什么意思?
在一次课程上,我成功地引导一位因失恋而十分不开心的少女变得积极和愉快,另一位学员说:“这不是很阿Q么?”我问她:“阿Q是什么意思呢?”
在另一个课程里,我说“人人都可以从很多事情中找到正面的意义而因此变得积极愉快,无需把自己因在愁苦怨恨之中。”一位学员马上响应说:“这不是很阿Q?”我问他什么是阿Q,他说不出定义,而只能举例说:“例如你跟我打麻将输了,硬说是因为知道我急需钱用而故意输给我,这便是阿Q。”我逐一举出以下的情况,问他那是否阿Q:
·我运气差,因此输给他;
·我技术差,因此输给他;
·我昨晚睡得不好,精神不能集中,因此输给他;
·我有病,吃了药,昏昏欲睡,因此输给他;
·我有心事,心神恍惚,因此输给他。
他说:“这些话全都是阿Q。”分析一下,我便发觉以他的看法,无论说什么能使自己心里舒服一点的话都属“阿Q”。原来“阿Q”这两个字的功用是令他不可以往其他可能的方面想,而必须持续不愉快的感觉!
很多人都说不出“阿Q”的定义,绝大多数人同意的一个说法可能是:“只求精神胜利,罔顾真实情况。”细心地想一想这两句话,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
第一,“精神胜利”指的是自己内心有成功的感觉吧。我看不出这有什么不对。有自己感觉不到的成功吗?有应该成功而没有成功的感觉吗?世上所有人都觉得你成功但你自己却不觉得,那又有什么意思?很多成功人士便是因此而自杀。每一个人,在他人生里所追求的,说到尽头,还不是内心的一份成功快乐的感觉?我真的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第二,“罔顾真实情况”。首先我们需要看看什么是“真实”。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经过我们的感觉器官传入脑里,这就是“摄入”过程,然后与我们脑里经多年建立出来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比对一下,也就是“处理”和“编码”过程,之后才能定下意义。感官接收传导和信念系统都是我们自己经历选择过程而培养出来的,过程是自己控制的,所以都是主观的,经由三重主观过滤程序所得出的结果当然是主观的,无法是客观的。因此,在我们脑里所有事物的意义也都是主观的。换句话说,每个人的“世界”只存在我们的脑里,并没有绝对的真实,或者客观的真实,而只有主观的真实。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先举一例:某人因为上级说了一句他觉得不尊重他的话,于是很生气,千方百计地找资料和花工夫去证明他的上级品格不正,因此上级所说的那一句话是动机不良的。其实,对这个人来说,他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使自己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与此相比,证明他上级是不是好人,或者那句话是不是怀有坏动机并不重要,这句话怎样能帮助他的人生有更多的成功快乐才重要。他可以抛开如此重要的目标不顾而去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事,他的人生一定有很多不快和辛苦。
如果他坚信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是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他就不会在乎他的上司说那句话的时候是否有不良动机,而只会去思考如何凭那句话推动自已去变得更成功、更快乐。
所以“真实情况”既不存在,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情况怎么能对自己有裨益!
前面我提到过一位失恋不开心的少女,她就是明白和接受了以上的道理而变得积极和愉快,另一位学员提出说:“这不是很阿Q么?”我问那位学员“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阿Q?”她说“失恋是应该不开心的嘛!不是么?你看看哪一个失恋的人不是没心情做任何事、躲起来痛哭、不想见人的吗?”我接着问“那么,按你说,应该哭泣和不想见人多长时间才不会被别人叫做阿Q?如果我失恋了,把自己关在房里不见人,哭了三天才出来,你会不会说我失恋这么大事才只哭三天,所以是阿Q呢?或者我应该哭三个星期才出来吧?如此,我将会失去我的工作;或者哭三个月才出来?如此我将失去大部分朋友;甚至哭三年才出来,因此我培养出憎恨异性的心态,到处作案伤害男子。怎样才不算阿Q呢?谁可以做出这个决定?凭什么标准去做出这个决定?”
那位失恋的小姐,在那次课程中看到了该次失恋经验带給她的人生的一些重要意义,做了一些改变,两年后结了婚,生活十分美满。以此交换当时的一句“阿Q”,不是很值得么?
如果给你重新投胎的机会,并且有两个选择,你会选哪一个:
1.名=字叫“阿Q”,人生里十件事有九件事顺利成功和开心。
2. 叫什么名字都可以,就是不要叫“阿Q”,人生里十件事只有一两件称心满意。
答案是很明显的。因此,不要盲目地执著于两个字或者一句话,而封杀了自己本来可以有的很多选择,其中可能包括了使你人生出现重大突破的机会!所以,每当遇上不开心的事,觉得想哭的大可哭个痛快,然后找出事情里正面的意义,积极地运用它去提升自己,管他算不算是阿Q呢!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教育失败和不良社会风气的锅不该让3个弱女子去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