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讲到这里,怎么去治疗呢?同志们,这个才是重点。治疗,我给你们讲一个专业的概念,你们听说过真性自体和假性自体吗?真性自体怎么形成的?假性自体怎么形成的?
学员:假性自体是为了讨好,真性自体是为了自己的需求做事。
差不多。当你生下来的时候,我刚才说了,孩子是一个完全索取的一个存在,这个时候,如果这个监护人很负责任,监护人是一个很健康的人,监护人也非常负责任,我有需求,我就能得到满足,我有需求,我就能得到满足,这个孩子就会把他那种真实的状态活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事求是,我有这个需求,我就做了,我有这个需求,我就做了。那么这个时候,随着他的心智的不断成熟,他就会形成一个“我”的概念,这个“我”的概念或者这个认知,就是一个真性自体。
接下来我讲的东西是我自己的言论了,为了让你们更好的理解真实。什么叫真实?真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不装,是真的,所以你可以称之为真性自体,你简单粗暴的这么理解就行了,就是“我是个真实状态,我想要我就说了,我想要我就哭了,然后你就来满足我了”,这就叫真性自体,这样形成的自我认知就叫真性自体,当然了,自体是相对于客体和主体所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我是个人,我已经形成了“我”的概念了,我就是个主体,我之外的所有东西都被称之为客体。但是有意思的是,客体是先于主体出现的,听得懂吗?也就是说,我先认识了我妈,我先认识了她的乳房,我才认识了我自己,搞明白这个意思了吗?这个很正常,这个是生物发展的进化必然的,就是我睁开眼睛的第一瞬间,我先看见别人的,最后看到自己。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认识自己吗?那么,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切换的过程当中,诞生了一个新东西,这个东西叫做自体,自体不是自我认知,自体包括自我认知,今天这堂课就不给你详细讲了,你讲这个自体的东西,又讲一个小时,有机会再说。我们就只先讲明白,真性自体和假性自体到底啥意思啊?如果你这个监护人不靠谱,那么你有需求的时候,他不满足你的需求,而且,你这个时候,你是没有办法活着的,你没有办法活着,怎么办啊?你就硬逼着自己活下去,而且逼着自己活下去,还是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手段,还是得通过别人,对吧?所以讨好的人格特点,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养成了,就是说,这个孩子的大脑,他就像一个海绵一样,他的学习能力和成长能力非常的快,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不叫本能,这个是学习的过程,他会慢慢找到规律,就是你怎么样才能来满足我的需求。也就是说,我饿了,我要怎么做才能满足我吃奶的这个需求呢?所以他这里面就带有这一定的手段和表演的成分,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装,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第一是装,第二是讨好,假性自体就形成了,他认为这才是真实的我,就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生活中没有一个完美的母亲。每一个人,他都有假自体,只不过所占的成分是大还是小,仅此而已。那么表演性人格完完全全就是假性自体,他的真性自体其实几乎没有,在生活中一个人的时候,他都自己骗自己,这就是自体的概念,为什么在治疗的时候要讲这个概念呢?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真实,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实事求是。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为什么要假装?我为什么可以真实?也就是说我为什么可以实事求是?我为什么不可以实事求是?为了满足我的需求啊,为了满足需求啊!那么需求是什么?需求就是你想要的那个东西。好,如果你想要的这个东西比较简单就能得到,我们称之为需求,如果稍微需要努力才能得到,我们称之为目标,如果再远一点,我们称之为理想,再远一点,我们称之为梦想是吧,我可以这样来划分吧。
梦想、理想、目标、需求,这四个词之间,它其实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目标不是需求吗?理想不是需求吗?梦想不是需求吗?全部都是需求,只不过你得到它、满足它的这种难易程度,你可以给它起不一样的名字。那么需求在这里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你是一个健康自恋的人还是个病理性自恋的人,与你的需求满足有关系。你形成的是真性自体还是假性自体,哪个自体占主要成分跟你的需求满足有关系。
那这个时候,就是需求和真实之间关系的一个问题。这个时候,这里的需求有一个更严谨的名字,叫理想自我。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先讲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例子,你们现在听我讲课,你们如果没吃早饭的话,你此时此刻已经饿了,这个时候你就有一个理想,这个理想是想吃饱饭,饭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现在此时此刻坐在这,你没饭可吃,所以你脑子里都想到了饭,这个饭在你脑子里出现了,饭如果脱离了你单独存在,它是没有意义的,你想象中的这个饭只有跟你建立了关系,它才是具有意义的,对吧?因为你脑子里的饭脱离了你,它还存在吗?比方说,你现在在听我讲课,但是你已经饥肠辘辘了,你的桌子上是没有饭的,你说真想在这个时候吃一碗红烧肉,碗里全是肉,一块土豆都没有,这个东西是你想像出来的,它脱离了你,它就不存在了,你能理解我在说什么吗?那既然是你想象出来的,那么吃饱了的这个你,是不是一个理想状态,而且还是吃到了红烧肉,而且一块土豆都没有,是不是理想状态?那么这个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理想的自我就是吃完了红烧肉的,吃饱了的,当然我说的是红烧肉,这个还有点难度,你可以吃个大包子,或者吃包泡面,比如说我特别想吃泡面,咱就拿泡面例子,吃了泡面的吃饱了的你,是理想自我,现在饥肠辘辘的你,是现实自我。好,你这个理想自我和现实性自我之间的关系将决定你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
所以治疗的第一步,治疗的第一个方法,统一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的方向。你书读多了,或者心理学学多了,你会发现特好玩的一个事情,就是天底下的真理其实就是那么回事,不管在中国还在西方,大家说的都是一件事,这个时候,我说完这句话之后,你就应该想到一个词,这个词叫知行合一。我那天给你们讲课,我说了一句话,我说:“先是知合一,然后知行合一。”你的理想跟你的现实之间的方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你的理想跟你的真实自我之间,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个时候你就是健康的。如果你的理想自我跟你的现实自我之间是冲突的,那这个人就有病。
学员:冲突是什么冲突?
比如说方向就是相反的,你的内心就是这么想的,你就不愿承认。你内心就这么想的,但不是这样做的呀,这就是冲突的,搞懂了吗?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阻碍自己的那个理想,或者说那个理想明明不是自己的,不是真的,反而把它放在自己身上。举个例子,饱暖思淫欲,饥寒起道心,吃饱了,你想找人做爱,但你又会觉得,“不能有,咋能思想这么肮脏呢?”首先,你这个理想的自我,你就把它给修改了,说我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我要成为一个有积极修养的人,我得有高级趣味。你的高级趣味是啥呀?你的所谓的高级趣味就是,不想跟性有关的东西呗。这是他的理想自我,他把他这个理想换掉了,因为他原来的那个理想自我是释放自己的性欲,然后给自己搞了一个真实的理想自我,讲到这里与漏了一点,漏了一点,就是病理性自恋的表现再加一条就是道德洁癖。
说就是他把自己的那个理想状态塑造的很高尚,在我们这种文化的影响之下,其实他在极力地摆脱自己动物性的那一面,也就是说不承认自己的动物性,只承认自己的社会性。那么这个时候,他的真实自我又没有发展出用高级防御机制来满足自己性欲的手段,这个时候,他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就不统一,他就有病了。
学员:既然有两个方向,它有可能是冲突,那以哪一个为准呢?
以哪个为准呢?哪个都行,哪个都可以,这个东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依据现实去说话。
学员:我举一个例子,用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来讲的话,就是一个人很想搞好关系,但是,其实本质来讲,他是想破坏关系,那这个是以哪一个为主线?
那这个时候,你就要看明白,把这两个单领出来。我想搞好关系,这是一个需求,我想破坏关系,这是一个需求,那么你就要看这两个,哪个更符合真理,哪个更符合道。我想寻求关系、修复关系,这是本能,这就是大道,这就是真理,我想破坏关系,是我在成长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畸形的习惯或需求,比如说我破坏关系,第一可能是为了效忠我的父母。第二,强迫性重复。第三,为了证明我的价值观是对的。那你就会发现他的这个需求是不合理的。虽然他有,但是不合理,那当然就要解决后者了。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