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第四个手段或者第四个克服病理性自恋的方法,与他人建立关系。注意后面才是重点,叫做主动的、全身心的、不设防的跟别人建立关系,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会识人认人,就可以了,你要学到专业的识人认人的能力,一旦你寻找到了一个靠谱的人,你跟他相处的时候,就不要设防,全身心地把自己暴露给他,在这个过程当中去磨练自己的这种心性,因为你欠缺的就是持续的、稳定的、坦诚的关系,但是你又渴望着这样的关系,你不做出这一层突破你怎么办啊?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识人认人的能力,然后你觉得这个人可信,他很善良,我就直接全部暴露给他,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这个全新体验。所以说呢,我们有这个环境,我们也有这个团队,这是你的优势,你在社会上找,你找半天也不一定找的着。这是第四个手段方法。当然,我提的都是很粗的,具体的操作模式,你要自己去制定这个计划。
讲到这里呢,给大家讲一个知识拓展,因为自恋一定跟自尊是挂钩的,你们一定要清楚什么叫正确的自尊,什么叫病态的自尊,我曾经说过一句话:高自尊和低自尊实际上都是不自信的表现,什么叫真正的自尊呢?真正的自尊一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跟内外向一样,一定是在这条线上不停地移动的,如果这个自尊水平是个死的,它就是个病态的自尊,也就是说,自尊的高低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在于你能不能去对它进行调节,动态调节,而且它的范围是正常的,这才叫健康自尊。如果你的自尊高出了正常水平或低于正常水平,而且它是个不移动的,这就叫病态的自尊。
我举个例子,情感挽回的例子,一位女士明明想挽回对方,但是我跟你说一句柔软的话我都不愿说,这就是这个自尊高得离谱了,她觉得说完这句话之后,自己好像是个舔狗。你连舔狗的唾沫星子你都配不上啊!离着舔狗十万八千里呢,她就觉得自己是舔狗了。这就叫自尊高得离谱,它不在那个健康水平之内,这就是病态的自尊。第二,她的自尊没有办法运动,没有办法调解。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大丈夫能屈能伸,比如说像韩信,我可以从你的胯下钻过去,如果说韩信他最后已经是一方诸侯了,这个时候你再让他钻,他就不钻了。他是可以调节他的自尊的,这就是健康,如果你的自尊是一成不变的,那你就不健康。中国人是很智慧的,比方说,有个词就说你太硬容易断,当然,太软了,完全激发不起你的反抗力来,也是不可以的。
学员:动态调节自尊,就是能屈能伸是吗?
答:当然了,对呀。
学员:针对之前讲的那个信任的问题,就要去信任别人,但是不知道这个度在哪里,要怎么做?完全的信任好像又感觉是托付,但是如果不完全信任,好像又没办法达到去信任,又好像是完全不信任。
答:对呀,你刚才说的这个话就完全透露了一种在口欲期阶段的一个心理问题。健康的依赖是什么呢?健康的依赖就是我要靠自己,当我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会毫无心理压力的向别人求助。
它的关键点在哪儿呢?它的关键点在于柳洋讲《非暴力沟通》的时候,讲了一个命令和请求,你完全信任一个人,也并不代表托付呀,信任和托付是两个概念。我信任你,我可以毫无保留、毫无遮掩把我自己暴露给你,我也可以对你提我的请求,提完了你可以答应我,也可以不答应我,这叫信任,这也是托付。但是呢,如果你不答应我,我觉得你不够好,下次我就不信任你了,这个其实就是一种控制,我们说的控制欲强嘛。其实从认知上来讲,还是没有根深蒂固的发生变化,就是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就是说,我可以信任,信任,它只影响我是不是对你暴露,我完全暴露给你,我就是信任你。并不代表说,我提的这个要求你是不是会满足我,这是另一个阶段的问题,这个和信任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它是个递进的过程,但它已经不是同一个话题了。
学员:所指的暴露是不是,我是怎么想的完完全全地告诉你呀?
答:怎么想的怎么说,这是一个问题。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也暴露给你,等等,就这种状态。它仅仅是个暴露的问题,仅仅是一个暴露的问题。
学员:那暴露完了,对方吓跑了。
答:说明你找的这个人不合适,你换一个人啊,我刚才说了这个能力就是识人认人的能力,他需要增长的就是这个能力。
学员:那自己身上的缺点很多,换个人暴露完了,都会吓跑。
答:那你这个就是一个思想怪圈,你就接着找啊。而且你刚才是一个以偏概全的说法,你说换个人还这样,你怎么知道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呢?你见过做到的人吗?你没见过你就说这个话。
学员:那已经找了很多了,都不是这样的人,那我还在找?
答:对,继续啊。
学员:那也不可能把全世界的人都找一遍啊。
答:你还没找呢就说这个话。这个问题不应该是你考虑的问题,也不应该是一个学心理学的该考虑的问题。首先第一,你作为一个咨询师,你是具备这种条件的,因为你在这个环境里待着。第二,你作为一个咨询师,来访者来了,你就要做到,你要成为这样的人,然后去接受他,你就是他的这个人,他花钱买来的,那也找到了。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一个来访者还是你是一个咨询师,你都有机会做到,这一点都不难啊。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如果在这个团队里提这样的问题是不合理的。
学员:我就会认为暴露完了就会把别人吓跑。
答:对呀,这是你的自我的一个错误认知啊!根深蒂固的一个主观的想象。
另一个学员:你可以验证,就是我们团队当中,哪一个对你来讲你是比较信任的,你暴露一下看看会不会跑。
马老师答:不用去验证,验证代表不信任,验证就代表着已经不信任了。
没办法,做任何一个事情都得需要付出代价,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100%的有把握。就是你一旦表明了这个人是个善良的人了,而且他具备这种能力,你就可以去暴露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是有挫折,或者彼此的不愉快,那都很正常,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和信任已经没有关系了,它已经不是信任的问题了。
所以大家有很多很多很多主观想象,比如说,昨天我说柳洋很勇敢,所以她成长很快,我从来就没有说张楠不勇敢,结果我去做咨询了,她说:“我是不是不够有勇气啊?我还要怎么样更有勇气啊!”我没有说任何一句否定她的话,但是就会这样想,这个其实就体现出一种一飞冲天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就是我说的是你现在和曾经有问题,我并没有说未来的你有问题,未来的你,我相信你一定会变成一个很完美的人,但是它需要有个过程啊!只不过你们不允许自己有这个过程,所以就会对现在的努力做着批判,就是个自我攻击和自我否定的过程。
所以说,大家心里头都有或多或少,不能说或多或少,应该说很多这种主观的错误认知、信念、价值系统。所以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我们夸另一个人的时候,就等于是对自己的贬低,这就是我今天讲的病理性自恋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重要的表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我们只能在某一个地方有特长,我们在一个人群当中,生活在集体当中,我们一定是有很多很多面是不如别人的,我们比别人强的点,比别人比我们强的点,要少得多得多得多,大家同意吗?
所以在集体当中,你不被夸的机率要比夸你的几率要高的高。也就是说,你在这个集体当中,我夸别人的时候,或者说一个领导夸别人的时候,这种概率要比夸你要概率多得多。比如说你现在在一个50人的团队里,领导会夸别人,你没有被夸,你这个发生的次数是49次夸,你只占1/50,就这样啊,这不是很正常吗?但是,我们就会认为夸别人就是对自己的贬低。所以这个思想是一个问题,它也是个心理疾病。
学员:我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理想自我分真的还有假的,那很多情况下,我分不清我的理想自我。
答:理想自我没有真假之分,我没有说理想自我有真假之分。真自体和假自体的那个,不带有表演性的就是真的呀,不带有讨好性的就是真的呀。
学员:分不清,以为讨好就是真的。
答:那就慢慢的去分喽,在生活中去增加体验啊。这种东西,它不是靠讲就能说明白的。
给你们举个例子啊!孔融让梨就是一个很虚伪的东西,我明明就想要这个大的,但是我就不要。如果人想问题就这样,很二,我特别喜欢这种东西,我可以怎么说呢?我可以这样来说:“我很想很想要那个大梨。但是我害怕我要了这个大梨之后啊,你会不跟我做朋友,周围人会说我自私,然后我会受到很多很多的惩罚,你们会给我一些不良评价,所以我选这个小梨。”我可以这么说话,但你不能说我大的留给哥哥,大的留给给弟弟,我就要这个小的,太假了,听懂了吗?
孔融让梨就是一个表演性的一个东西,我为了讨好周围的人所做的一个事情。他可能是真的这么想的,他是发自内心的爱他的哥哥和弟弟,那这就是真的,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礼节大于一切,中国人是不讲情的,你们之间那种等级制度,那种礼节,也就是礼仪,孔子说的礼仪比情重要的多,就是假的,我会嗤之以鼻,我特别鄙视这种东西。我的生活也会这样做,但你记住我这么做的时候,一定是因为我没有把对方当自己人,所以我会用一些礼节性的手段去对付他。如果说这个人是我的自己人,我就会是个真实的状态去对待,比如像你们一样,你面对的就是我,真实的我,我不会用什么技巧,礼节性的技巧,客套的技巧去给你们交往,那叫面具。你看面具这个词,是不是就是人格?那我们说的假性自体不就是表演性的吗?就是我可以跟你很正常的去沟通,我告诉你我为什么要选这个小梨,我真实的想法就这么想的,但你不能说我都是为你好,所以我才选了这个小梨。
信息量有点大,内容挺多,我已经尽量的用大白话给你们讲这个东西了。其实,我学习的时候,有一个感觉,尤其是自从我创业之后有的感觉,我觉得我学什么东西都挺快的,这就是正迁移,包括学营销啊,学产品啊。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一眼,就觉得我理解这个东西了,我知道他在说什么,原因我也在分析,我绝对不会说我是个天才,我一直在讲我是个平常人,我就在分析这种状态,就因为我是一种焦虑状态,所以我学习会很快,因为现在总有一种焦虑,不够用了!所以,看任何一个信息的时候,哪怕我现在此时此刻正在玩这个游戏,或看一个电影,我脑子里的第一个信号是,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所以我觉得这个信念和这个价值观,这种心理定势,这种预设,导致了我是一种海绵性的种状态,不停的在吸收东西,所以它会比较快。
大家有的时候可以调动这种积极的焦虑感。当然,你不能太焦虑了,太焦虑了不好。
好,讲完了。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