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我掐灭了女儿变“白眼狼”的早期心理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啦。”“等一下。”她答。我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得多了点。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我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

我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受之无愧”是指某人觉得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我可不想将女儿养成白眼狼我养育她是我做为母亲的职责不图她的回报但是如果她长大后认为我替她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我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她就怨恨我……如果发生这些那是我的悲剧。

于是我告诉她妈妈刚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饭使你觉得为你盛饭是妈妈应该做的我觉得到这样很不好,从今天开始盛饭就是你自己的事应该由你自己盛。

从那以后,我更加警惕是否替她做了太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分内的事情,并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她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在我们劳动的时候邀请(并要求)她帮忙,让她体会我们劳动的辛苦;教导她表达感谢,如果她表示了感谢,她会得到更多如果她没有感激之心,下次我不再替她做那件事;物质方面减少满足,让她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我看到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4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父母们警醒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感恩不是与生俱来 取决于父母从0岁开始培养

前些日子有一位家长朋友和我聊起来,她不小心割伤了手,可孩子漠不关心,让她觉得心寒,认为孩子不懂得感恩,不会照顾家人,这位家长想知道,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

一次一个孩子在飞机上尿了裤子,下飞机后被妈妈发现了,结果被数落了一路。那个孩子极力想方设法地讨好妈妈,这是一种被掌控的心态,而不是爱如果孩子习惯于讨好父母,那么内疚感会一直陪伴着他长大。

实际上,感恩是一个极高的意识形态,它不同于回报。回报是因为你爱我,所以我也爱你,是交换式的给予。可感恩不同处在感恩中的人会感激世界,感激生命,这样的心态建立在成熟的生命状态之上。

想让孩子拥有感恩的生命状态,需要让这个生命从0岁起,向着这个方向成长,其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所以,家长割伤了手,孩子看似漠不关心,并不代表孩子有什么问题,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让他懂得关爱,因此孩子不具备关爱父母的状态。

从成人身上,能探究到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我们发现越成熟的成人,越懂得感恩,懂得爱别人。而越不成熟的成人,越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生命能否走向成熟,走向爱和感恩,和他小时候是否得到爱有很大的关系。正常的孩子在小时候都不会主动照顾妈妈,这里我们要把照顾、讨好和爱区分开讨好是为了改变生存状态。

你是否懂得教会孩子爱的3个阶段

于爱来说,人的生命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6岁,儿童将双臂打开,毫无保留地向妈妈索要爱。这个阶段不能奢求孩子去爱你,除非你给他的爱质量很高,他会模仿你的模式去回馈别人。比如在幼儿园,孩子一哭老师便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会好的会好的老师爱你。”孩子浸泡在老师爱的模式中,于是他也学会了爱别人,这就是模仿之爱。如果孩子不懂得用爱的模式去对待别人,那一定是孩子没从成人那儿学习到。

第二个阶段从7岁开始,儿童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爱,需要成长,必须把全部的激情和精力用于自我的成长中。如果孩子能按照正常的轨迹成长,7岁实际上是一个由内往外发展的年龄开端。在这个阶段中,孩子发现跟别人的关系并不仅仅是“我需要爱”,而是爱的流动——我爱你,你爱我,我能与你有情感的流动,这需要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里,孩子会特别在意和父母的关系,大量地需要父母的关心。以这样的模式度过六年后,孩子开始把注意力从父母那里转移开,从自我和与父母的关系中走出来,开始关注父母,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开始实施爱。

13岁到20爱的实施像桥梁一样让孩子走向社会。这个阶段孩子会爱很多人上电梯主动开门父母难过时会抚慰父母体现出爱的高尚品质。小时候没有受到压抑得到爱的孩子在青春期不会破坏性地逆反而是懂得体贴关怀父母了。

因此儿童早期对爱的索取是为了爱的流动为了通过爱与人连结这不是教育不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生命能量的连结。一旦连结后爱就像空气一样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起来孩子年幼时与妈妈的关系就是情感能量的流动流动实际上是走向了生命深处领会彼此是相爱的。连结之中爱形成了场域将孩子包裹其中感受爱。

警惕“爱的教育的缺失”

连结是生命获取爱的本质方式但当今有两个普遍的现象一是有成人在的场合孩子总不自在习惯避开成人这种普遍性说明在孩子眼里成人不友善。第二个现象是孩子不跟人连结不习惯跟人对视,而儿童天然就有跟人连结的本能,需要用眼睛看着别人,让爱在眼睛之间传递这说明,孩子没有从跟成人的连结中获得爱,反而因为受到伤害而不再和人连结,这两个现象都指向爱的教育的缺失。

爱的教育表现在点点滴滴。首先,我们不能按照大人的要求来要求儿童必须了解儿童了解儿童在每个阶段爱的成长方式这样才知道孩子的做法是合理的,而不再对孩子不耐烦,指责孩子。

儿童和成人是两极,小朋友玩捉迷藏每次都藏在门背后让你反复地在同一个地方找到他每一次被找到都会快乐地大笑儿童热爱这个游戏因为他还不知道妈妈就在门外面要通过反复地确定确定妈妈在那里妈妈的爱也永恒地存在着这是成长必需的东西。

儿童在生命的头七年主要发展情绪和感觉,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情绪,调节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的情绪到来时,不能用思维告诉他怎么做,而要在爱中让孩子的情绪流淌起来。获得爱的孩子没有逆反心理,自然就会关心别人,因为他的生活环境告诉他,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别人。这就是孩子从爱中获得的,无爱的教育无法让孩子抵达这样的状态,而这样的孩子才有可能做到感恩。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家长让孩子听话,不如主动去适应孩子

溺爱背后隐藏的是支配

建立起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切忌把与物交往的态度带到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来

为何说“接纳自己的情绪”是个悖论?

更多精彩内容:http://www.mchning.cn/news/xlwz




蜀ICP备19002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