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和社会要想进入良性循环,就需要与他人合作,而一个不能接纳他人的人,就无法与他人友好合作。其实,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也会接纳别人,而无法接纳他人的人也不能接纳自己。
一个不接纳自己的人,无法容忍自己的弱点。可是,他内在的生命尊严拒绝接受这一否定。当两者间的冲突导致焦虑后,就会出现了投射,即把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说成是别人所有的,就成了别人不能接纳他。既然别人不能接纳他,他当然就无法接纳别人。
这是在人的无意识中发生的,从不接纳自己到不接纳他人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能否自我接纳,来推断出他能否接纳别人,也可以从一个人能否接纳他人,推断出他是否接纳自己。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真诚地接纳自己,就会很自然地去接纳别人。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学习接纳别人入手,尝试着接纳自己。如果接纳别人,尊重别人,别人通常也会对我们做出积极的回应。久而久之,我们在别人对我们的接纳里,会感到自己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于是,自我接纳便会产生,其结果殊途同归。
使别人感到被接纳的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有:
1、倾听。与人交往时能不加评论地、认真而又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述说。如果你细心,诚恳地聆听别人,则会使他们觉得自己非常重要。
2、尊重别人。即不论对方怎样,都尊重对方生命的尊严。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慨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 尊重,使一名乞丐推销员成为一个知名商人。
3、假如你想与之交往,一定要主动。让对方首先感受到你的友好与诚意,如:学会关心别人,关心他的现状、事业、工作、身体、家庭、家人等。
4、能够发现并且表达对别人优点的欣赏。“每个人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真诚地表达欣赏从来都是能迅速地进入他人视野的捷径。但是,一定要注意真诚,太虚夸了,如同讽刺了。
5、学会尊重别人,首先要学会角色置换。
「不挑剔、不嫌弃!」这是两个人决定要长久相处时,必须有的修养。但是,能够做到「不挑剔、不嫌弃!」的前提,并不是要求对方事事要如我们的意、符合我们的标准。而是,我们学会从对方喜欢的角度来欣赏对方,从对方需要的观点去接受对方。
如果,他觉得短发好看,你又何必一定要坚持对方留长发?最简单的判断方式是--至少,头发长在对方身上!尊重对方的同时,其实是对自我的肯定。有足够自信的人,不会在两人之间的差异点上大作文章。挑三捡四,很容易弄得不欢而散。
6、不要判断人,免得受判断。有这样一个故事:下雨天,在交通的巅峰时刻搭公车了吧,是一件再痛苦不过的事,但有时别无选择,也只能挤上公车,去忍受那艰辛而漫长的时光。在公车司机叫嚷着让人往后走时,我仍卡在前方;而且望了望车厢后方,也实在找不出往后走会有什么差别,同样是黑压压的人头和潮湿混浊的空气。心里不由得佩服起那些天天都必须忍受这种情况的人们,也有些疑惑怎么这个社会还会充满暴戾?只要挤过公车的人都应该磨出超人的忍耐力才对!
正当我心里思考着这些问题时,公车的门又开了,上来一位佝偻的老婆婆和三位女学生,就站在我的身边,我想尽了办法仍无法挪出个较大的空间让那位老婆婆站,眼光一溜便转到了博爱座上。那里坐了个抱着书本的少年,清清秀秀的,可是从他的脸上却完全看不出他有让座的意思。
我禁不住蹙了蹙双眉,怎能这么不懂礼貌呢?老婆婆年纪那么大了,而且就站在他的面前,他怎么不懂得自己正坐在「博爱座」上?我正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看来这社会对年轻人的教育仍是失败的。然后我听到站在我身边的女学生开口了。「怎么还坐着?不懂得敬老尊贤吗?还抱着书呢!」
这样苛薄而真实的话似乎一下子便使得车厢中的空气凝结起来了!四周窃窃私语的声音几乎要变成一种公愤的喧哗了!我紧张地注视着少年的反应。
他先是深吸一口气,然后用颤抖的手拉了铃,车子一停他便站了起来。他这一站使所有的喧哗都沉默了!我看到那三个女学生的脸愕然地定住。
少年吃力地扶着司机座后的扶手站了起来,双腿是残障而扭曲的。他艰辛地一手挟着书本,另一手不知是要拨开人群好还是扶着东西好,脸已涨成紫红!我的心里有无比的愧疚,伸出了手扶他,他却朝我感激地一笑,经过一番挣扎,他终于走到车门口,正要下车,我又听见方才开口的女学生以无比歉疚的口气说「对不起」!
少年没有回头,他走下车,在大雨中一步一步艰辛的走着;他拿着伞,却无法撑开它,因为他必须依靠它才不至于在大雨及人群中滑倒。公车驶动很久之后,车内的空气仍没有打破,那「博爱座」一直没人去坐它,连那老婆婆也不例外。
那三个国中女学生一直垂着头,心里一定很难过吧?没想到她们稚真的正义感却使得他人痛苦。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绝对的对与不对,我想连稚真都是一样的。
7、即使对于有不道德生活的人也要尊重。有一个分享说:他总是在人际关系中跌倒,不肯将自己成为一名阿谀谄媚的人,不懂将自己变成一杯水,可以装进任何容器里,不懂得在阿谀谄媚与正直之间,我们还有很多空间可以选择;于是在无法忍受主管的反复无常,看不惯主管的假公济私,他决定离职。
在递辞职信时,他在楼梯间遇见别的部门的主管,他俩仅有数面之缘,他微微一笑,点头招呼。这主管看见他手上的辞职信,一脸的惊讶,对他说:「如果你另有高就,那恭喜你,如果是为了你们部门的主管,那你可能要考虑一下;你一定要学习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不然你永远都会遇见这种人,然后手足无措。」
这番话,一直放在他心中,当然,他也没有离职,他练习着如何与他的主管相处,他仍然不认同一些违反他的真性情的事情,但他不反抗,他看见事情好的一面,他和主管之间也从对立变成平行,他不苟同自己主管的工作态度,但因为如此他更加警惕自己不要变成这样混水摸鱼的上班族。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必须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互相接纳,共同成长,走向成全。
故事:看到跛子,乞丐和挨打的人,一圣者陷入深沉的祈祷中,呼求到:"伟大的天主!可爱的天主!你如何眼见这样的事而不为他们做点什幺?"经过长时间的静默,天主说道:“关于他们,我已做了事,我造了你们。” 我们赋有对众人归过的义务。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