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为祥林嫂正名:唠叨真的有错吗?

鲁迅先生的《祝福》很多人都知道,文章的主人公祥林嫂更是家喻户晓。小时候读这篇小说,印象最深的就是祥林嫂不厌其烦的唠叨,不停的跟镇上的人诉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直到镇上的人都厌恶了她的絮叨,躲她如躲瘟疫一般,最后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被活活冻死在大街上。

以前的我,跟鲁镇上的人一样,觉得她就是个反面教材,对祥林嫂是极厌烦的,认为她就是唠叨的化身,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逢人就说自己的悲惨事情,直到被镇上的人对她的话倒背如流,当做了茶余饭后的笑料还不自知。那时的我,也在坐等着看她的笑话,内心充满了鄙视与冷漠,不怀半点同情。因为从小的教育就告诉我:跟人诉苦是件很矫情的事儿。

像我这种北方长大的女孩儿,很多传统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并被其束缚。

此刻,我想讨论一个话题——唠叨真的有错吗?

大多数人都对祥林嫂这种不停的跟人诉苦的行为极其不耻,认为有苦自己憋着就好了,干嘛要拿出来讲?把自己的苦说出来就会被别人看热闹,那是种很傻的行为;再或者就是认为这种行为很软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人们几乎一致认为:苦要别人说出来才是苦,自己说出来就是矫情、博同情。这种陈旧的观念其实很错误。

我们回顾一下祥林嫂的经历:祥林嫂第一个老公去世后,被婆婆卖到了山里,嫁给了第二个老公,生了一个儿子,但婚后的第二年,老公因为伤寒也丢了性命,自己儿子又被狼衔了去,找到孩子的时候,是在山上的一个草窠里,五脏都已被狼吃空了,手里还紧紧捏着祥林嫂给他的小蓝……

我想任何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成这般模样,都会悲痛欲绝、痛不欲生!而且,祥林嫂一直觉得孩子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如果那天她没有让孩子自己在门口剥豆子,那么孩子就不会被狼叼走。所以她愧疚、自责,永远活在后悔之中。孩子没了,祥林嫂变得一无所有,孤苦无依,亲戚也不待见,见她只剩一人,便把她赶了出来,霸占了她的房屋。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只能去找之前的主人,当她刚回到鲁四老爷家里的时候,大家还对她抱有同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仅有的那点同情也变成了鄙夷和唾弃。

祥林嫂为什么一直唠叨?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当心里有苦,有不开心的事,会不会感觉心里憋闷,心头堵得慌?大多数人都会如此,除非已经习惯了压抑的人,他们感觉不到。此时,负面情绪已经充满了整个身体。情绪是一种能量,负面情绪就是一种负面能量。是能量就需要宣泄,而倾诉是最好的宣泄方式,也是人们最本能的宣泄方式之一。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做到诉苦。

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不好的行为,这是对身体和心理都很好的一个办法,因为在抱怨的过程中,就是在发泄那些负面情绪,宣泄的越彻底,心理就越健康,这就好比三峡蓄水,有点水就流掉,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一直积压,最终大坝可能被摧毁。很多有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的人,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有了负面情绪,自己闷着,觉得自己可以消化,时间长了,这个人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诉苦不但没有错,反而值得鼓励。

因此,祥林嫂的诉苦也没有错,要非要说错,她错在没有选对倾听者。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倾听的能力,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善良的品质,不管在什么时候,人情凉薄的现状总会存在。很多人都不具备同情他人、换位思考的能力。当祥林嫂不停的换着人诉说的时候,她其实是想找一个能够理解她的人。人为什么会一遍一遍的啰嗦,一遍一遍的念叨?因为“我发现对方没听懂我说的话,所以我就希望她能够理解我,能够听懂我的意思,所以我选择了一种最本能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的重复。”祥林嫂也是这样,因为自己自始至终完全没有得到别人的理解,小镇上的人去找她,听她的诉说,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满足自己的窥探欲,仅此而已。

如果此时,能有一个人觉察到祥林嫂不停唠叨的背后的情绪,不需要她做什么,只需要告诉她:“祥林嫂,我很能够理解你的伤痛,我也是个母亲,孩子被狼叼去了,那种痛苦痛彻心扉。同时还有深深的悔恨和自责。你可能在心里千万次的悔恨自己如果当初不离开孩子就好了;你可能千万次的痛骂自己是多么无能,保护不了孩子。其实真的不是你的错,阿毛如果在天有灵,早已感受到了你对他的爱,孩子会感激你的”。只需要一次,我想从今往后,祥林嫂就不会再唠叨下去了。

这段话里面深藏着心理学的各种学问:首先是共情:“我也是一个母亲,我能理解”;而后是标明情绪,就是用语言帮她把她的情绪说出来,很多习惯了压抑的人是分不出来自己到底是什么情绪的,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已经完成了一次发泄,而且可以提升情商;其三,改善她的思维模式。人不能总用一种过去式的思维思考问题,应该是将来式的思维模式,要想下一次。对于过去了的事情,勇敢面对,寻求突破,而非一直躲在阴影中麻痹自我。

祥林嫂不是错在了自己的抱怨上,而是错在了:自己选错了诉说对象。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理解别人。对于倾听者来讲,别人的苦楚,或者别人的隐私,选择告诉我们,就像是献给我们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因为这背后代表的是信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对待。对于倾诉者来讲,如果选错了人,就相当于你给了对方一束鲜花,对方不但不感激、不珍惜,反而接过来扔地上踩两脚。也是我们经常调侃的一句“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开心一下!”很多人是缺乏这种同情心的,所以倾诉要选对人,不然真的会像祥林嫂一样,越倾诉,越痛苦!

倾诉是最好的发泄方式,但倾听者一定要为倾诉者塑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这是倾听者的责任。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如何倾诉和倾听

心理咨询师证书还有必要考吗?

要想获得高情商得先从明确需求做起

为什么说中国也是一个很大的宗教国家?

如何看待催生问题?

请允许你家孩子做个话唠,幼儿期儿童话多是好事

人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通常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

更多精彩内容:http://www.mchning.cn/news/xlwz




蜀ICP备19002960号-2